在直播间疯狂“剁手”的父母,成为“新韭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8 11:50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钱不好赚,但是最近几年,一个行业的赚钱速度快如闪电,那就是直播带货。

很多中级主播,一天就可以赚老百姓一年的工资,更别提网红主播了。

而电商直播,已不再只是年轻人的江湖。

网瘾父母,疯狂起来可能超过青春期的年轻人。

“三无”日用品、保健品、护肤品等被父母频繁“剁手”,在家里堆积如山。而他们选择的购物软件,不是淘宝,也不是拼多多,而是直播间。

前段时间,话题#主播声称几万元貂皮卖399大妈狂下单#登上微博热搜。当事人称自己母亲迷恋上一个主播,每天都守在她的直播间看直播,主播让买什么就买什么,简直有点魔怔了。

网瘾父母逼疯了不少网友,无奈发问“到底怎样才能拯救我爸妈?”

父母撑起直播经济半边天

广场舞、短视频加上现在的直播间购物,成为了父母三大爱好。

退休后的他们正是有钱有闲的时候,每天刷短视频,在直播间购物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父母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上,父母做的最多的就是看短视频和各种直播,并且在推荐算法的精心设计下,一刷就是一整天,根本出不来。

据第六次短视频用户年度调查显示,短视频在各年龄段用户中均衡渗透,其中30-49岁群体仍为主力用户、占比稳于四成。20-29岁的年龄段用户占比仅为15.5%。

更严重的是,浪费时间也就算了,父母还会在主播的宣传下疯狂“剁手”,购买各种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给父母买智能手机,结果却发现父母开始沉迷于网络直播间。有网友表示,“爸妈在家一看直播就能看一天,有时甚至刷到深夜一两点不睡觉,还总是买一堆东西。”

新周刊记者调查发现,李先生的父亲刚开始学会网购时,还只是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些便宜的商品。可是这两年,他的父亲发现直播间购物的价格比电商平台更便宜,便“常驻”直播间。

在低价的诱惑下,李先生的父亲开始在直播间“大扫荡”。

刚开始,李先生并不在意,可是后来家里的快递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拆。

这让他十分苦恼,“你永远不知道老人家又买了什么回家,每次拆快递比拆盲盒还刺激,总有一件能让你眼前一黑。”

李先生回忆起有一次拆了四个大快递,居然是四个智能马桶坐垫。可是家里只有两个马桶,父亲说这次折扣大,就多买了两个,可以留着备用。结果好几年过去了,那两个智能马桶坐垫还一直放在箱子里没动。

终是套路得人心,退休金交给山寨货

直播电商套路多,真真假假分不清。

父母逐渐成为网购新势力,却也陷入直播购物的陷阱。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网络直播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新鲜感,但鱼目混杂,坑蒙拐骗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能聚集这些群体的主播深谙中年人心理,低价诱惑、连环套路、剧情演绎花样百出。

网络世界里,诈骗团伙的几句话忽悠忽悠父母,他们就“上钩”了。

不得不说,直播间快把爸妈的退休金骗光了。

其实3·15晚会早就揭露过这些直播间骗局,他们不仅产品是假的,甚至人气也是假的,但还是阻止不了很多人上当受骗,特别是父母。

如今,各种直播间骗局比比皆是。有些直播间是“儿子们”专门骗父母买“神药”。

刘先生的母亲喜欢在手机上看一种直播,这些主播主要是在直播时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

她还买了不少直播间里推荐的号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可刘先生却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刘先生表示,在母亲眼里,现在亲儿子说的话还不如主播那些“儿子”说的话可信。

一网友也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吐槽,他的母亲最近沉迷于一个专门解决情感纠纷的直播间,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蹲守在直播间,在主播的极力推荐下,一买就是一大堆。

还有一些直播间是古玩大师“低价出售”珍贵古董。

纪念“金币”、刻章、玉石、邮票……到目前为止,夏女士的父亲已经在各类“文玩古董”直播上花费了30万元。

主播们用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拴住观众的心。“主播编造故事,说他们的老大在境外遇难,底下的人分为两派。为了不让坏人把这些藏品拿走,让粉丝们拍下,并承诺日后会高价回收。”

这些故事听上去十分离谱,可父母却深信不疑。

可怕的是,本以为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会比较理智,但其实不然,他们也会被骗。

一位网友表示,她的妈妈是一名退了休的人民教师,最近疯狂迷恋上一个主播。

“不让买的东西,妈妈也会悄悄买,现在妈妈谁都不信,只信主播。”

这个主播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设,说什么为家人谋福利,几万块的东西现在只要9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而这位妈妈也非常相信他,在他的直播间买了很多东西,手机、项链、红包等。甚至拿着直播间买到的“三无产品”,说这个是主播给家人们的福利。

不听劝的父母,退不掉的“三无产品”

父母沉迷于直播购物,知情后的子女急坏了,想了各种办法劝阻。

可是父母能借着长辈的权威,拒绝沟通,即使得到了教训依然不停下来。

从前年起,陶女士的公公婆婆就通过邻居介绍,知道了一个网上团购直播间。

这两年,除了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家里还不断冒出香油、香皂、蜂蜜等日常生活类产品。“有的宣称有机,有的说是巩固提升记忆力,还有各种神奇功效。每次一买就买一堆。”陶女士说。

“自己试着劝过几次老人,但老人认为这是在否定他们的认知,也不让多问。根本就劝不住,劝多了还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最让陶女士心烦的是,前不久老人做了一个手术,当天上午老人刚出院,下午就坐到了桌子前拿出手机看直播。

可怕的是,这并非个例。打开小红书或知乎,随便搜一下就能发现不少诸如“怎样劝父母不要再直播平台买东西?”的问题,显得十分无奈。

“我妈在抖音直播间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屋子‘古董’,家里每个床和书桌下面都堆着她买的东西,我几次找人鉴定都说是假的。可是她偏不信,觉得她的东西一件就值几百万。”

“我爸买一堆伪劣产品,有吃的有用的,一买就是五件起,气得我肝疼,连说带劝都没招儿。比如99块两个的电动牙刷、100块钱两斤还送赠品的阿胶糕。就算东西质量不佳,他也表示反正钱不多,能对付用就行,下次照买不误,真让人崩溃。”

更为严重的是,直播购物的“限时抢购”和“高价回收”策略,极大刺激了父母的购买欲望,进而引发网贷危机,增加家庭负担。

毕竟从物质匮乏时代走过来的父母,捡便宜、薅羊毛的心理比较突出。遇到直播间紧张刺激的营销话术就很难控制。

70多岁的李爷爷就在一次次的冲动消费中购买了大量不必要的商品,导致了数万元的网贷负债,而他本人无力偿还这笔巨款。

“我父亲迷上了微信直播间卖瓷器、古董和玉器摆件。直播间说这相当于投资,你花几千块、上万块买一个宝贝回去,等着他们邀请你拿去参展享受10%的租金或者高价回收。他也信了,自己钱花完了就去借钱买,怎么说都不听。”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现在网购退货不是挺方便吗?不满意可以申请退货退款吧。”

但是直播平台上的维权机制对于父母来说往往过于复杂,操作不便,甚至退货政策本身也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这也导致父母买的这些东西很多都不能退货,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另外,像保健品和珠宝玉石等东西,市场上价格不一,维权也很难。

守住“钱袋子”,看懂背后的晚年“空白”

既然阻拦没有用,身为子女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当我们真正了解父母想要什么的时候,才能帮助他们放下什么。

父母沉迷直播购物,归根到底,还是缺少了陪伴。

情感上感到孤独,才会寄情于主播。

“陷入直播间的老人,背后是被漠视的情感需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葵介绍,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老年人很容易被视作一个“工具人”,虽然子女对他们也很关心,但多局限于身体健康方面,对精神情感的需求关注比较匮乏。

况且子女成家后,生活重心转向了自己的小家庭,一般都是跟父母各过各的,回去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特别是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放假了才有时间两边跑。

而直播购物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社交体验,主播的热情互动、直播间的氛围让父母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

所以他们才会在“朋友圈”萎缩的情况下,选择看短视频、直播这种方式充实自己。

一看一买,心理上得到了快乐,生活上也找到了安慰。

所以多些陪伴,父母才能走出直播间。

作为儿女,应该常回家看看,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打个电话,多多关心父母的近况。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可以创作条件,帮助父母更好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获得充分的情感慰籍和精神支持,这样也可以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与他人的交流和现实世界的互动上。

比如跟父母科普科学正规的购物渠道,教他们如何甄别虚假信息,或者聊聊其他的话题,转移兴趣点。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身为子女的我们,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像过去父母教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一样,教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方法,重拾现实生活的温暖。

参考文献:

新周刊 《爸妈在直播间买的假货,退都退不完》

中国普法 《网瘾父母,在直播间疯狂“剁手”》

经济参考报 《经参调查|直播间投入几千赚千万?这类骗局盯上老年人》

济南日报 《直播间“收割”老年消费者?》

(素材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