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贴士|扫码送礼物、分享链接日赚几十元……警惕这些社交电商购物陷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3:57

伴随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新零售概念的兴起,网络商城、分享经济等模式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花样翻新的社交电商也应运而生。随着社交电商进入发展快车道,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无保障,拉人头发展下线获利等,给消费者造成了许多困扰。“网信中国”整理出两类较为常见的社交电商购物陷阱,希望各位网友擦亮双眼,理性购物。

扫码送礼物,一折买名鞋?

在黑龙江哈尔滨,某诈骗团伙以扫码送礼物为诱饵,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诈骗。

受害人李先生在翻看微信朋友圈时,发现一条“扫描客服微信二维码,可以免费领取电饭煲”的信息。以为自己捡了便宜的李先生赶紧扫描了图片上的二维码并且添加了客服的微信,也按照对方的要求将此条信息转发至朋友圈。

很快,该客服就给李先生发来了电饭煲的快递单号,同时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公司正在举办一个非常划算的限时活动:花49.9元就可以1折购买品牌鞋。对方称该品牌鞋原价是499元,现在打1折是49.9元,让李先生抓紧抢购,付款后商家就可以安排发货。随后,李先生点开客服发来的链接,页面上写着正品保证、支持验货等字样,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顾客的好评,这让李先生觉得十分靠谱,便下订单支付了49.9元的购物款。

几天后,李先生见自己还未收到货物,便去询问客服有没有发货,随即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此时,李先生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虽然被骗的钱不多,但心里却非常窝火,于是他马上报了警。警方梳理了近期的报警信息,发现全国各地出现很多利用“一折名牌鞋”进行诈骗的案例,受骗的消费者竟然高达60多万人次,其中少部分人收到了价值几块钱的劣质鞋,而多数情况是付了款,却什么都没收到。

民警提示消费者:如今,手机扫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要增强判断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要被小礼品吸引而放松警惕。特别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降价、秒杀、甩卖、清仓、最低价、打折等商品更要认真辨别、仔细对比,核实优惠折扣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

事实上,相关部门正逐渐加强对社交电商这一领域的监管。去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开展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提升网络商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拉下线分享链接,日赚三四十元?

今年4月,烟台市民王爱青被亲戚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成员通过群内链接购买商品可以获得返利,但最近微信群管理员开始鼓励大家发展下线。

近两年,在社交平台上,有些群组通过分享商品引导成员购买,并伴有诱人的返利和发展下线的奖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据某用户透露,一个名为“电商内购返利互助群”的QQ群,群内上百个成员几乎无人购买商品,群主主要通过鼓励成员发展下线,让下线通过商品链接购买商品,以此获得收益。链接商品大多为面膜、卫生纸、零食等,价格在10元到50元不等。

除建社交群组外,还有一些专门用来发展下线的社交电商APP。大多数此类APP需要提供邀请人手机号或邀请码才可注册,注册成功后会弹出宣传页面,宣称每天分享链接保底能赚三四十元、邀请好友每次得10元等。但其实分享链接的行为,仅能获得平台的“金币”,而平台宣称奖励的现金则需要发展下线并让下线购买商品后才能得到。

此类社交电商盈利重点不是实际的商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收取人头费等获利,与传销行为相似,遭到消费者、专家等多方质疑,多地监管部门也对一些涉嫌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尹强民表示,消费者要加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平台宣传的高额收益承诺,对拉人头、收益与下线挂钩等情况,更要提高警惕,防止落入传销陷阱。

安全小贴士

■不要贪图小利而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购物时尽量选择大型、成熟的网络购物平台以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

■仔细查看商家的网址是否为官方网址;

■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时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要与卖家私下约定其他交易方式;

■不要忘记索要发票或收据,对订单详情、交易记录提前做好截屏,保留好证据。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