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微信移动在线教学体系的思考和探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8 20:54

摘 要: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与微信移动客户终端的不断普及,基于微信的移动在线教学逐步兴起,教育发展的信息化、高校教学资源的分散化等为微信移动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推出“经济学家梦工场”微信课堂,对在线授课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以微信群为基础,公众平台、直播间、微语音等平台为辅助的立体化、系统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跨时间、跨地域学习的可能性,促进了微信移动在线教学体系在高校的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微信课堂;在线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创新;移动教学随着信息化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1]2013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家梦工场”教育示范基地开启微信课堂(以下简称“梦工场微信课堂”),探索借助移动终端开展在线教育的路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直播间等平台,对微信移动在线教学进行了有益实践,对微信移动在线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

微信移动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优势

1.理论基础

一是个性化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个性展现和养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与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个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微信移动在线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是移动学习理论。移动学习研究强调学习者不受地点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教育技术界的领军人物何克抗提出的混合式学习也认为应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微信移动在线教学正是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各种移动终端,实现远程、移动学习,将传统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课堂受制于时空的局限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富弹性,学习形式更加多元。

三是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应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目的。[2]在微信移动在线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进行自我学习,充分调动感觉、想象、记忆等多种感官,增加对知识的感知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实践优势

一是有利于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和要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中,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建设的“慕课(MOOCs)中心”,无锡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推出的“微信课堂”,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2014年推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20亿。[3]据腾讯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达9.63亿,[4]网络的广泛覆盖和微信的普及,为微信在线教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条件。

二是有利于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在促进学科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等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优质师资分配不平衡、师生归属感与认同感降低等问题。[5]而微信移动在线教学的移动性、及时性、网络性、跨时空性使得一切物理距离和地理区隔不再成为信息传递的阻碍因素,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单向度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联接。梦工场微信课堂自2013年以来共组织61期专题讲座,惠及校内外师生、校友六千余人,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在第二课堂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教育。

三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讲授位置,与学生之间是“教授者”与“学习者”的单向沟通关系。微信在线教学则以其沟通及时、双向反馈的优势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线上交流,也有效推动了师生的线下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教师在利用微信开展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向学生传输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价值信念甚或生活观念。课堂之外,教师鲜活的、多维的个人形象在微信平台上向学生全方位展现,教师以言传以身教,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逐步构建。

微信移动在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科学设计教学体系

一是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体现能自主、强反馈和易互动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信移动在线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自媒体时代,学生不再是教学关系中的被动者,而是施动者,不同于传统授课的单向灌输与填鸭式教育,学生可结合个人需求与兴趣选择性地接收信息、筛选资源、挑选课程,再进入在线课堂进行学习。第二,教育的差异追踪性。通过学生参加“在线测验”,系统自动记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方面,反复呈现易错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弱项;另一方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后台教师,便于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第三,师生互动的迅捷性。微信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课中师生自由发言、平等交流,课后还可通过“点对点”咨询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一对一”探讨。

二是教学体系的完善要基于教学实践。结合微信在线教学模式的特点,学校经济学院通过梦工场微信课堂建立了以微信群为基础,公众平台、直播间、微语音等为辅助平台,通过学生选课—线上教学—资料整理—教学评价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在线教学的立体化、系统化教学。(见图1)

2.有效充实内容和载体

一是丰富在线课堂内容。微信群功能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同一“聊天室”中,从而实现微信课堂在线授课活动。教师可以在实体教学任务之外,通过邀请专业名师、知名学者,将专业课程辅导、时事专题讲座、领域前沿热点等内容纳入微信教学范畴,辅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延展专业知识宽度与深度。

二是打造教辅平台。除了微信群承担课程讲授平台职能之外,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教学服务平台,承担“课程安排通知”“学习资源扩散”“动态资讯播报”“点对点咨询”“在线测验”“信息数据统计”等诸多服务职能。依托微信第三方直播间打造教学资源平台,承担微信课堂资源留存和共享职能。三个平台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可存储、可“反刍”、图文并茂的信息库,充分拓宽了在线教学的资源传播渠道,实现了对学生教育的“云”服务。

三是拓展多元教学形式。在微信课堂之外,可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更小的单元或知识点,利用微信“传播即时、便捷、广泛”的特点,教师以微语音形式讲授知识要点,以更为亲切、生动的语言,将讲解内容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充分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把握。学校经济学院结合时事热点,推出“经济学关键词”微语音教学,邀请名师对经济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以语音方式在平台推送,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网络版的“知识快餐”,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进一步完善微信移动在线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对授课内容的审查力度

微信移动在线教学模式在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限制,讲授观点传播范围更广等特点。为保障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课前应加大对授课材料的审查力度,课中应加强对授课内容的监督管理,确保有序开展在线教学,从而实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效果。

2.完善在线课堂管理与监督制度

以微信群为主体的微信课堂人数众多、方式灵活,容易产生课堂失序、信息失真等问题,为保障在线课堂效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在线教学管理与监督制度。以过程管理为重点,对教学流程和关键节点,如教师如何组织授课、答疑、总结与结束课程等,提出明晰而科学的规范,设置“线上课助”和“线上课代表”等,协助管理微信在线课堂,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3.进一步创新在线教育形式

除专业课程外,可以逐步将线下的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移植”到微信移动在线教育,建立线上的学术交流体系,为交通不便或身体不便等原因无法参加学术活动的教师提供新的参与渠道。针对受众群体广泛的特征,根据教师的学科领域、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在校生、毕业生加以区分,对不同领域、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探索“小组授课”方式,提高授课针对性。

4.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微信在线教学体系的“矫正器”,应以多种形式对课程设置、教师的授课风采、答疑互动情况,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实践运用情况等进行评价。对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及时分析处理,充分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微信移动在线教学体系建设。(作者:雷洪峰 窦宗玥,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2016年度资助课题“基于微信的移动在线教学体系建设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2017-10-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杨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6.

[3]杨丹.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探索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4]曹琼.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2017-10-15].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6]腾讯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EB/OL].(2017-08-16)[2017-10-15].https://www.tencent.com/zh-cn/articles/8003451502937229.pdf.

[7]楼晓英,雷洪峰,王志梅.分校区办学的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0(4):33.

《北京教育》杂志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